唐喜成:豫剧舞台上那个“假声”唱出真情意的“豫剧第一生”

哎呦喂,说到唐喜成 ,那可是豫剧界响当当的人物,妥妥的“豫剧第一生 ”!他那“假声”唱腔,可是迷倒了无数观众 ,今天就让我来跟大家扒一扒这位大师背后的故事。
先说点题外话,你们知道“十生九唐”吗?这可是豫剧界流传的一句话,意思是说 ,十个豫剧生角,九个是唐喜成创立的“唐派 ”的!这足以证明唐喜成的影响力了吧?

唐喜成,原名唐发伸 ,1924年出生在河南开封的尉氏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 。从小就吃了不少苦,八岁那年 ,他爹还染上了吸大烟的恶习,家里更是雪上加霜。
可命运似乎就是喜欢跟人开玩笑,这位从小吃苦的小伙子,却天生对豫剧有着异于常人的热爱。十岁那年 ,他进了河南省长葛县万乐社科班学习豫剧,正式踏上了这条戏曲之路 。
你们可能想不到,唐喜成最初学的是唱男旦 ,可没想到,十七岁那年,他的嗓子突然变粗 ,男旦是唱不下去了。这可真是晴天霹雳啊!不过,唐喜成可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他勤学苦练 ,改演武生和花脸,功夫越来越扎实。
后来,唐喜成拜师魏德海、高永安 、吴同保等名师 ,学艺更加精进 。他研究了各种唱腔,最后发现,自己最适合用“二本腔”(假声)来演唱。
这可是个大胆的尝试!在当时,豫剧界还没有人用“二本腔”来演唱生角。可唐喜成却敢于突破传统 ,独辟蹊径,用“假声 ”唱出了独特的韵味 。
他那高亢的“假声”,不仅悦耳动听 ,而且充满着力量和情感,仿佛能穿透人心,把观众带入到戏曲的世界里。
1942年 ,18岁的唐喜成在中牟县登台演出,正式成为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他先后在中原豫剧团、河南省人民剧团、河南省歌剧团 、河南豫剧二团等单位工作,为观众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 。
比如《南阳关》、《辕门斩子》和《三哭殿》等等 ,都是唐喜成演绎的经典之作。他那精湛的表演技巧,独特的演唱风格,征服了无数观众 ,被誉为“豫剧第一生”。
唐喜成一生都在为豫剧事业奉献,他创立的“唐派艺术 ”,不仅将豫剧生行的表演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也为豫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唐喜成老师的艺术成就 ,我特意整理了一张
时期 | 事件 | 成就 |
---|---|---|
1924年 | 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 | |
1934年 | 进入河南省长葛县万乐社科班学习豫剧 | |
1942年 | 在中牟县登台演出,正式成为豫剧表演艺术家 | |
1940-1950年代 | 创作并演出众多豫剧经典作品 | |
1960-1980年代 | 成为豫剧界著名的“唐派”创始人 | |
1993年 | 逝世 |
唐喜成老师的离世,是豫剧界的一大损失 。但他的艺术精神 ,他那独特的“假声”唱腔,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后辈演员不断前进!
你们觉得唐喜成老师的“假声 ”唱腔怎么样?有没有被他的艺术魅力所吸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