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必看教程“微信小程序途游麻将有挂吗”原来真的有挂热点,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 ,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希望通过文章内容介绍对各位有所帮助 ,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一、什么是游戏挂?
1.打开手机桌面微信APP,进入微信主页。
2.下拉微信主页,找到四川麻将小程序。注意:没有小程序利用的 ,可在上方搜索小程序 。
3.点击进入四川麻将小程序,选择右上角商城,点击打开。
4.选择道具 ,找到防作弊卡,点击耗损10颗钻石购买即可知道手机麻将别人用挂没。
二 、游戏挂介绍?
游戏(英文: Game)是所有哺乳类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学习生存的第一步 。它是一种基于物质需求满足之上的,在一些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遵循某种特定规则的 ,追求精神世界需求满足的社会行为方式,但同时这种行为方式也是哺乳类动物或者灵长类动物所需的一种降压减排的方式,不管是在出生幼年期 ,或者发育期,成熟期都会需要的一种行为方式。
合理适度的游戏允许人类在模拟环境下挑战和克服障碍,可以帮助人类开发智力、锻炼思维和反应能力 、训练技能、培养规则意识等 ,但大多游戏对人于实际生活中的进步作用非常有限。
按游戏的载体区分,游戏可分为电子游戏和非电子游戏,游戏种类还有团体性游戏 ,桌面游戏以及野外生存游戏等 。
三、游戏挂怎么操作?
操作使用教程:
1.您好:手机麻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安装这个软件.打开.
2.在 ”设置DD辅助功能DD微信麻将开挂工具”里.点击”开启 ”.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 ”设置”和”连接软件 ”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 ”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 ”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5.保持手机不处关屏的状态.
6.如果你还没有成功.首先确认你是智能手机(苹果安卓均可).其次需要你的微信升级到新版本.
四 、游戏挂结论?
亲,微乐免费房间可以开挂,通过添加客服微信安装这个软件.打开.
2.在”设置DD辅助功能DD微信麻将辅助工具 ”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 ”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 ”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 ”.(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 ”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 ”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5.保持手机不处关屏的状态.
6.如果你还没有成功.首先确认你是智能手机(苹果安卓均可).其次需要你的微信升级到新版本.
7.亲,微乐免费房间可以开挂,但是开挂要下载第三方辅助软件,微乐的开挂软件,名称叫微乐开挂软件
四川民间文学中茶俗文化
□ 中国四川 徐金华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幅员辽阔 ,地区差异大,人口众多,除汉族之外,还有彝、藏、羌 、苗、土家等 ,民俗现象纷繁复杂。“天府之国”核心的四川盆地,又有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是我国栽培茶树和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四川人在其农耕劳动、生产生活、衣食住行 、人生礼俗 ,日常交往的社会活动中,产生、流行了为人们沿习和传承的民俗茶俗。
四川民俗茶俗现象丰富多样,生动有趣 ,四川民间文学中的古蜀神话、各种传说 、故事以及民间歌谣、谚语、《竹枝词》 、方言、歇后语的洋洋大观,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并世代流传的语言艺术结晶 。本文仅以四川民间口头文学文艺流传的茶俗文化,作一个横截面的实录 ,概述四川民间文学中茶俗文化。一、 文化起源神话——神农吃茶
都江堰(即灌县)市是四川西路茶的主产区,历史悠久。在当地民众中流传着神农时,人们在树木里啃野兽肉 ,弄得肚皮发胀 。一天,神农睡在树脚下,吃了从天上掉下来的水水,肚皮不那么胀了 ,他伸手捋把叶叶来嚼很涩嘴,却可消饱胀。从此就有了神农尝百草得“涩”而解毒的神话。这个反映自然天象的神话,表达了人们对神农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都江堰青城山天师洞还存有唐代石刻神农像 ,祠祀至今。二 、 四川名茶的传说
自古以来,四川就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 ,就以盛产茶而著称于世。蒙顶山为蜀郡种茶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名茶的发祥地 。峨眉山、青城山、鹤鸣山盛产名茶,并与宗教结缘 ,民间流传着很多名茶的传说。 1。“仙茶 ”的传说
相传西汉末年,邑人吴氏理真,在蒙顶山即上清峰 ,栽了七株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 。采制成茶泡饮能治百病,七株茶被人称为“仙茶” ,后来取名为甘露茶,茶树历经一千多年,七株“仙茶 ” ,在蒙顶山现存的汉碑和明清两代石碑上均有记载。 2.鹤鸣仙茶凝如鹤
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边缘的大邑县,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称谓,丘陵山地层层茶树似海浪 ,棵棵青茶绿如涓滴。
据传,道家张三丰在鹤鸣教书时,听人讲鹤鸣山的茶唯白鹤停歇过的那棵才是好茶。三丰找到歇过白鹤的茶树并打上记号 ,第二天采下树叶制成茶,抓一点放进碗里,用开水冲泡后 ,看见茶叶漫漫张开,变成一只一只象在飞的白鹤 。突然从茶碗中飞出一只,变成一个童谚鹤发的老头,飘然不见了。三丰就采这棵茶树籽 ,种遍鹤鸣山,制成茶不献官,却把茶叶分送给山民 ,治好了不少人的疑难怪病。后来,老翁度张三丰成了神仙 。鹤鸣山茶被朝廷饮定为贡茶。 3。雾中山茶和八功德水的传说
清朝有位皇帝,三十多岁头上长出几根白发 ,令御医在一年之内主其白发转青,不然,要砍头问罪 。御医用尽药方 ,仍不见效。有天晚上,他梦见一个和尚指着西方,比着“八”字。经僧人解梦 ,是说西方道教圣地西蜀晋原县开化寺后山上长的茶树,制出的茶叶能除病益寿,“八”字指山那股八功德泉水 。泉水泡雾山茶,皇帝喝了 ,白发就能转青。御医照此办理,服用后,果然白发转青。皇帝册封八功德水为神水 ,御定雾中山茶为贡茶 。宋代诗人陆游在蜀州作官司时品尝此茶,赋诗一首“少逢重九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今日蜀中生白发 ,瓦炉独式雾中茶 ”。明代新都学者杨升庵赞此有:一清 、二冷、三香、四柔、五甘 、六净、七不噎、八除病的特点,因此为名。 4 。抗贡茶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高僧来峨眉山 ,把茶籽种在山上,还教山民管理茶树的方法。从此,峨眉山上就有了茶树 ,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茶农摘下茶叶制成香茶,紧结纤秀取名“峨蕊” ,扁直形如竹叶取名“竹叶青”,游客们喝了赞不绝口。
一年,康熙游峨眉山 ,喝好茶,降旨每两年向皇宫进贡一次 。到时百姓们不能采摘,守着茶树哭泣。一位身穿绿衣姑娘见状 ,说她有办法,将手中白纱巾在茶树上一绕,茶树全变成了白枝白叶 ,县官司派人采摘制成,康熙一见大怒。不送贡茶时,茶树又转青 ,又制出香茶,康熙听说,令全部砍光 。等砍树人一走,百姓就给茶树除草 、培土、施肥 ,第二年长得茂盛青翠,百姓又喝到香茶。年复一年的砍,百姓们年年培育茶树 ,一连砍了九年,而且还连根挖,当挖一棵老茶树时 ,挖一下,长得高,象一把伞 ,结满很多大茶果,县令叫用刀快砍,茶果象雨点往县令头上落 ,这拨人逃之夭夭,从此再也不敢来砍茶树,人们就叫那棵老茶树为“抗贡茶 ”。三、 青城茶和花茶的故事
这些故事与传说不同,不一定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 ,情节多属虚构,时间也不确定,是属狭义的故事 。 1。 青城茶的故事
相传 ,唐朝时,安禄山叛军打入京城,唐明皇带妃子慌忙朝成都逃跑。故事讲述杨贵妃被逼处死后 ,唐明皇在梦中见到他心爱的妃子,在青城山献茶请他品尝,皇上见汤色碧绿 ,芽叶直立,清香扑鼻,茶水不浑不酽 ,闻到就觉得神清气爽,喝了周身有活气,连说好茶!梦醒后,叫随从找当地最好的茶农 ,连夜赶制这种茶,皇上封这为青城茶!青城茶早在唐时已是著名的茶叶产地,宋代著名的“味江茶园”就建在青城 。 2。 花王与茶姑的故事
四川从明代起开始制花茶 ,成都人喜爱喝茉莉花茶,流传着一则有关茉莉花茶的故事。相传,古时龙泉驿东山一带 ,从大面铺到海螺寺遍栽茉莉花。入夏,纵横几十里花香不断 。一天,有人看见石经寺附近的茉莉花丛中 ,走出一个玉一般洁白,冰一般晶丽的一王子,被称为“人间第一香”的花中王子。
龙泉山的云雾山中 ,生长着茂密的茶树,每到夜晚,林中便走出一群茶姑,嘻嘻哈哈边走边笑 ,手拉着手结伴追赶茉莉花王。撵上后,王子热情欢迎茶姑,在她们的青丝的鬓发边插满芳香的花蕾 ,久香不断 。后人咏叹:“茶情偏与夜相投,心事鬓边羞。薰醒半凉梦,能消几个开头?风轮浸卷 ,冰壶低架,香雾飕飕,更著月华相恼 ,木樨淡了中秋 ”。成都人爱饮茉莉花茶,大概和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无关系 。四 、 民间茶俗歌谣
民间茶俗歌谣为人们在茶事活动中对生产生活的直接感受,其形式简短 ,通俗易唱,喻意颇为深刻,内容有农作歌,佛句歌、仪式丧礼歌、生活歌 、情歌等。四川民间茶俗歌谣十分丰富 ,具有巴蜀文化的特色。 1 。 农作耕耘的薅秧茶歌
《送茶歌》:“大田栽秧排对排,望见幺姑送茶来。只要幺姑心肠好,二天送你大花鞋”。“青青桑叶采一篮 ,竹心芦根配齐全 。还有大娘心一片,熬成香茶送下田”。《薅秧歌》:“太阳斜挂照胸怀,主家幺姑送茶来。又送茶来以又送酒 ,这些主人哪里有 ”。四川农村薅秧有送茶送酒送盐蛋的习俗,农民边薅边唱歌是川西坝子“吼山歌”的重要形式 。 2。 生活茶俗歌
反映社会底层人生活辛劳的茶俗歌谣有《茶堂馆》:“日行千里未出门,虽然为官未管民。白天银钱包包满 ,晚来腰间无半文” 。《掺茶师》:“从早忙到晚,两腿多跑酸。这边应声喊,那边把茶掺。忙得团团转 ,挣不到升米钱 ” 。两首茶俗歌谣唱出了他们艰辛和苦情。在反映家庭情感的茶歌《我要去看我的妈》:“巴山子,叶叶塔,巴心巴肝惦爹娘。圆茶盘,端茶来 ,方茶盘,端花来 。不吃你的茶,不戴你的花 ,我要去看我的妈。” 3。 仪式丧礼茶俗歌
仪式歌是四川歌谣中最为丰富的部分,内容最全面的是婚礼和丧礼歌,《赞采茶诗》详细记述旧时丧礼的程序礼仪 。唱词:“为儿亲 ,去采茶。手提筐,身穿麻。山又高、路又窄,哭哭啼啼往前跨。抬头望 ,见乌鸦,呱呱叫,叫呱呱 ,叫的昌儿爹(妈) 。前日里爹(妈)为儿,今日里儿为爹(妈),好似反哺乌鸦。奏乐师,实在苦 ,情你吹个《鸦反哺》。朝前走,过山垭,一派青松乱交加 。山坡赶羊羊乱跑 ,好似猛雨打残花。奏乐师,不要慌,不要忙 ,请再奏一曲《山坡羊》。回头心胆怕,用手扳住茶树桠 。思念儿亲双泪洒,盈筐雀舌 ,满筐龙芽,采得香茶便归家。曲曲弯弯路,重重叠叠垭。不觉红日渐西斜 ,急转路三忿 。……忙烹茶,自吁嗟,思念儿亲泪如麻。……为采茶,上高册 ,顾不得山遥路远,急急忙忙往前钻!奏乐师,听得端 ,请吹一调《行乡子》,壮一壮孝子行颜!抬头望,望无边。岷山顶上接云霞 ,不怕远,来采茶,手提筐筐往上爬 。……提起茶叶回家转 ,烹此新茶与亲餐。一路之上不敢慢,急急犹如虎下山。奏乐师,你辛苦 ,请你打起包包锣,擂动牛皮鼓,架起大蟒筒,吹首《下山虎》!”这首仪式丧礼歌产于都江堰。都江堰是四川产茶区 ,茶农一生在高山上种茶采茶非常辛苦,民间以采茶编成唱词作丧礼司仪歌,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和悼念 ,直接反映丧礼茶俗文化的歌谣还不多见 。 4.情歌茶俗歌
情歌是民歌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魅力的部分,这里叙述的茶俗情歌,其语言 ,感情色彩,及表现出来的民情风俗,都具有四川茶俗风情的特色 ,把爱情表现的大胆、泼辣 、直率、热烈的有《太阳出来照红岩》:“太阳出来照红岩,情妹给我送茶来。红茶绿茶都不受,只爱情妹好人才。喝口香拉妹手!巴心巴肝难分开 。在生之时同路耍 ,死了也要同棺材”。把爱情表现含蓄。委婉的有:《高山顶上一棵茶》:“高山顶上一棵茶,不等春来早发芽 。两边发的绿叶叶,中间开的白花花。大姐讨来头上戴,二姐讨来诓娃娃。唯有三姐不去讨 ,手摇棉车心想他 。 ”《望郎歌》:“八月望郎八月八,八月十五望月华。我手拿月饼来坐下,倒一杯茶香陪月华。我咬口月饼喝口茶 ,想起我情哥乱如麻” 。“四月望郎正栽秧,小妹田间送茶汤。送茶不见情哥面,不知我郎在何方”。《渣渣落在眼睛头》:“红丝带子绿丝绸 ,默念情哥在心头。吃茶吃水都想你,眼泪落在茶碗头 。娘问女儿哭啥子,渣渣落在眼睛头。 ”以茶为媒 ,以饮茶、送茶来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和爱慕,篇篇美玉,散发着浓烈的生活气息。男女对唱的山歌情歌有:哥唱:“妹儿采茶在山腰 ,青苔闪了妹儿腰;有心栏腰扶一把,怎奈隔着河一条” 。妹唱:“这山采茶望那山,讨得嫩叶做毛尖。哥哥不嫌味道苦,卖茶买来油盐米 ,娃儿大小笑哈哈。高高山上一棵茶,一对麻雀往上爬 。问你麻雀爬啥子,口干舌燥想喝茶?岩上绿了枇杷茶 ,郎在崖下放木漂。滩陡水急穿云过差点闪断妹的腰”。枇杷茶为四川崇庆县文井江西岸山区所产,树干高十余米,树围数十厘米 ,史称“尤门贡茶 ” 。这是姑娘们嬉戏唱给小伙们听的山歌情歌。 5。儿歌茶俗歌
儿歌是四川民间歌谣中的一朵鲜花,最为有趣和绚丽 。《王婆婆,在卖茶》是一首儿童做游戏所唱的茶俗歌 ,“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 ,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了幺姑说闲话”。这是一首用指头做游戏时唱的儿童茶俗歌 。先将双手的大拇指中指、无名指撮在一起 ,各形成一个圈,然后将右手食指穿入左手圈内,将左手小指穿入右手圈内 ,左的食指与右手小指迭在一起,右手食指代表王婆婆,左手大拇指 、中指、无名指代表三个观音 ,右手大指、中指 、无名指代表三匹马,左手食指和右手小指代表两个童儿,左手小指代表幺姑。游戏时 ,边唱歌边扣相关的指头。这首茶俗儿歌,形式活泼,易唱易记 ,老少皆宜 。 6。佛句茶俗歌
茶与佛家结缘很早,佛家在寺庙念经等佛事活动饮茶。佛句子《大路边一棵茶》:“大路边一棵茶,不等春来就发芽 。问你芽儿发得这么早?烧香居士要茶”。《烧杯香茶念起来》:“初一十五庙门开,烧香居士上庙来。打开佛门迎接你 ,烧杯香茶念起来 ” 。这是反映朝山居士和佛家念佛饮茶的茶俗歌。五、茶俗谚语
谚语,川西地区称为“口前语”,四川人说话都爱讲上几句。谚语为人们流传的固定语句 ,简短通俗,在民间茶俗中,随处可见 ,衣食住行有:“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茶” 。“酒吃头杯好,茶喝二道香 ”。“好吃不过茶泡饭 ,好看不过素打扮”。“不烟酒茶,枉在世上走”。“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 。“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幸福茶俗谚语:“当家才知茶米贵,养儿方知报家恩”。自然知识气象:“早晨发露,等水烧茶;晚上烧霞,干死蜞蚂” 。谈吐茶俗谚语:“冷茶冷饭吃得 ,冷方冷语受不得 ”。持家经营:“丰收万担,也要粗茶淡饭”。“粗茶淡饭布衣裳,省吃俭用过得长” 。林业茶俗谚语:“向阳茶树背阴杉 ”。反映个人之间关系的:“人走茶凉”。“有茶有酒好兄弟 ,急难何曾见一人” 。生产知识:“秋冬茶园挖得深,胜于拿锄挖黄金。 ”卫生知识:“不喝隔夜茶,不吃过量酒。”是非茶俗谚语:“好茶不怕细品 ,好事不怕细论”等等 。这些反映方方面面的茶俗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其文化意蕴耐人寻味。六、展言子(歇后语)——短文茶俗文化
四川人说话爱“展言子 ”,即说话时讲几句歇后语等。歇后语生动有趣 ,喻意贴切。地方特别的言子,指由某一地方特殊的而又为这一带人熟知的人 、事、物而产生的言子,多在言子产生的地方流行 。四川什邡李家碾有个茶社名为“各说各”。人们便展个言子为“李家碾的茶铺--各说各”。“铜炊壶烧开水泡茶--好喝” 。“茶壶里头装汤元--有货倒不出来 ”。“茶壶头下挂面--难捞”。“茶铺搬家--另起炉灶” 。“茶铺头的龙门阵--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等等。七、竹枝词茶俗歌
竹枝词流行于四川等地 ,在唐时,由巴渝一带的民歌演变发展而来。自刘锡禹据民歌改作新词后,内容多写当地风情和男女爱情,盛行于世 。此后 ,各代诗人写《竹枝词》的很多,也多咏当地风俗。南宁范成大也作《夔州竹枝歌》:“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背上儿眠上山去 ,采桑已闲当采茶” 。此茶俗歌采用四川奉节的民歌竹枝词这种形式来描写采茶的大忙季节,白头老媪与背着孩子的黑头女娘都上山采茶去了,充满了农村的生活气息。清末民初人邢锦生《竹枝词》:“萧条市井上初灯 ,取次停门顾客疏。生意数他茶馆好,满堂人听说评书”。四川曲艺表演地点多为茶馆,听众可边品茗边听书 。清末 ,成都开始兴建以演戏为主的茶园,同时供应茶水点心及列饭。随后戏班纷纷以茶园作演出场地,冯家吉在《锦城竹枝词》中吟道:“梨园全部隶茶园 ,戏目天天列市垣。卖座价钱分几等,女宾到处最销魂 ” 。当时茶园还专辟有女宾席,挂帘遮掩。八 、四川土话——茶谷方言
四川话像川菜一样,带有浓厚的“川味” ,在四川范围内,十分通行。川味茶俗方言种种:
涩:茶 。杨雄《方言》:“蜀西南人谓茶曰[上艹下“讠殳”] 。 ”即涩。
酽:浓 。酽茶解油大。
蒙蒙:膜状物。隔夜茶,起蒙蒙 ,不能吃 。
幺师:茶堂馆。旧日称茶铺、旅店之招待员。“楼上客,楼下客,听我幺师办交涉;幺师!掺开水”。
幺店子:农村的路边小店 ,卖日杂用品及茶水小吃,也供行人歇脚 。
栈房:旅馆。“栈房头茶水齐备,请各位银钱自理。”
呷茶:吃茶 。“种田栽秧要呷茶。 ”
喝茶:品茗闲谈。“二天没得事 ,口子上喝茶 。”
烹香:喷香。“茉莉花开了,烹香。”
拿烟倒茶:旧时一般待客套数 。“拿烟倒茶招待客人。”
开:冲水数遍。“茶要喝三开 ”;付钱,“这茶钱我开了!”“才喝一开” ,是指时间较短 。
炊壶:茶炊,亦叫“炊炊儿 ”。炊壶烧的滚开水。
打围鼓:川戏清唱,又名“唱炊儿”。“茶铺头还是那堂人在打围鼓 。”
讲理:在茶馆请众人评理调解。“两家都认了人在口子上茶铺头讲理。 ”
叶子:叶的称谓 。“把水先冲进茶碗先发一下叶子。”
白:无色。“掺过几次水后茶水已无色白了 。” 九、艺文茶俗 1.川剧《踏伞》
川剧是四川地方戏曲,流行于四川及邻省地区 ,颇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在众多的川剧剧目的唱词中又多吸收了四川民间谚语 、口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不乏茶俗茶情。川剧《踏伞》中 ,书生蒋土隆为探询仕女王瑞兰是否婚配,有一段饶有趣味的对白:“大姐,可曾用过茶? ”“兵荒马乱 ,哪来什么茶哟” 。“我是问婆家下的聘茶”。显然土隆所说的茶,不过是婚聘的代称罢了。聘礼中必有茶叶,叫“下聘茶 ” ,女方接受叫“受聘”、“受茶” 。这是所谓“吃茶”,则表示这个女子已经许配人家了。 2.以《茶馆》为题材的艺文作品
四川茶馆,有茶 ,有座、有趣;川味、川风 、川情。文学艺术家是引播茶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围绕四川茶馆茶俗文化,写出和画出生动有趣的众生相,反映了四川浓郁茶俗风情。
著名短篇小说《在其香居馆里》 ,是现代著名四川作家沙汀在抗战时期所发表的作品 。《茶馆里》一文反映四川茶馆里的风俗茶俗,写到讲茶,是说人们发生了纠纷 ,往往在茶馆里吃茶讲理;茶客:“拿碗茶来,茶钱我给了 ”。堂倌提着茶壶穿堂走过,兴高采烈叫道:“让开点 ,看把肥脑袋烫肿!”多么形象生动的描写。
茶馆茶俗画 。四川新津画家曹辉,他的茶馆茶俗画,浸透了四川民情风俗 ,画四川农村老百姓的生活,质朴、粗犷、乡土气十足,茶馆中的人物大众化 、平民化 ,情趣朴实,在帆布上画的18幅四川道地的《茶馆》画,震惊巴黎画坛,十分生动地展示出四川茶馆的情态风貌 ,是四川茶馆茶俗文化的真实写照。可以说画中有茶,茶俗中也有画。
综上所述,文中所列举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茶俗作品 ,是人民群众口头文学的瑰宝,它带着泥土的芳香,集中了群众的聪明才智 ,质朴简明,明朗欢快,诙谐有趣 ,反映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流传在民间口头文学文艺茶俗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 ,是四川历史文化中的精碎,是四川茶文化产生形成发展的根基 。
这些茶俗文化产、流行和传习属于民间并达到民间的认可,为人们所共同沿习和传承。茶俗文化一直流传于四川人民群众之中,保留着巴蜀文化的特性 ,透视出四川悠久的种茶、饮茶史,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文化心理 ,直接而深刻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风俗习惯。
四川民间文学中的茶俗文化,是民间自然积淀起来的文化现象 ,是人们心态的折射,既有传承性,又有变异性 ,既十分古老,又打上时代前进的印记 。四川茶俗文化在民间文学方面具有永久的价值,为四川茶文化增添丰富的内涵 ,也是研究四川茶文化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料,是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丰富宝藏。
四川茶俗文化是四川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俗文化的形成和茶叶的传播有直接关系,四川茶俗中的民间口头文学文艺的吟唱 、传播,使饮茶在民间百姓中广为普及 。四川茶文化渗透进茶俗文化、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 ,四川茶俗的演进史,其实就是一部茶文化传播史。(摘自《农业考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